当秋风掠过紫金山的轮廓,南京的光影故事又添了新的注脚。第五期《南京照相馆》的优秀作品,带着对这座城更深沉的凝视,邀你在文字里触摸季节流转的痕迹,读懂藏在细节里的心跳。这些作品都是创作者用镜头写下的短诗,是对南京最细腻的注解。第五期投票通道正式开启。停下来,在这些文字里感受南京的厚重与灵动,为那个让你心头一暖的瞬间投出一票。让光影里的故事被更多人珍藏,让属于南京的记忆在目光交汇中愈发绵长。
01大数据2402张兴兴
参赛作品:
起,起,起!我们的朋友!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集高山深水平原,三种天工钟毓一体,这就是南京。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去了一次南京。钟灵毓秀,紫金山畔。这所城市诚然有她可爱的地方。六朝古都,文人所争赞颂之,亦无所奇。
日寇的铁蹄随着国军的败退,轰轰烈烈而又悄无声息地降临了这座城市。自南京建城来,两千五百年,金陵、建康、建业、江宁...外侮入侵,第一次;第一次,南京拉响了最后的警报---城要陷,国要亡!
《南京照相馆》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和历史背景下,细致入微,微而知著,著而明论,振聋发聩。这部电影并不会直白地告诉观众要铭记历史牢记血泪,也许这真是其成功之处;邮递员阿昌编号的“1213”,门牌号的“1937”,正是南京陷落的日期;被日军摔死的婴儿名叫“华华”,何不正象征着被屠戮戕害的万千中华儿女?母亲撕心裂肺的哀恸,“华华,华华!”国要亡,族也要灭,同胞们,快奋起!这也正是那位母亲想要告诉孩子,也想要告诉万千抗日者,更要告诉的是无数银幕前的观众,国要亡,族也要灭,同胞们,快奋起!
城里乱了套,跑反的、哭嚎的、踩掉鞋的,满街都是。邮差阿昌背着邮袋狂奔,子弹嗖嗖追脚后跟。到后来,要洗照片吗?照相馆的地下室成了临时避难所。老板老金、唱戏跑龙套的林毓秀,再加上老金媳妇和闺女儿子,五个人,五个身份;缩在灯泡下,靠给日军冲胶卷,换取仅供维生的剩下的米饭;以及一块聊胜于无的保护牌。可一张张照片,惨死的兵士,枭首的壮丁,奸污的妇女,被刺刀挑着、尚未出襁褓的婴儿;再洗,就是背叛,就是汉奸。
倘不看到最后不会发现,一群热爱祖国和民族的人,必不会做出走狗勾当。一条条胶卷,缝进衣袋,“华华”回到了襁褓里,化身为一张张记录罪行的胶卷,为的就是昭告天下,为的就是报仇雪恨。
“金陵耻,犹未雪,国民恨,何时灭?”
如果冠以这部电影一个评判词,我认为是伟大。它不会让所谓的国际反战主义思潮渗透进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战争,它不会让日本右翼分子有丝毫反驳辩解的机会余地,它不会让无数的南京遇难同胞白流血白流泪,真相正随着一代代有血性有理想的中国人民,传向下一代,再下一代。然其并不会让人只铭记仇恨,其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它并不会教人们去怎样恨,而是用一种悲壮的方式告诉人们,怎样去避免,怎样去争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样的民族,出不了亡国之君。左宗棠对日本人的评价一针见血:“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牢记历史,不是仇恨当代的日本人民,而是吾辈自强,撼之服之。
是阿!要寻求自由,独立。原只有牢记民族苦,不忘血泪仇,而后奋发,方有横眉怒视拍案而起的资格。
起,起,起,我们的朋友!
02电气自动化系自动化2303班刘晨曦
参赛作品: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的历史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令我深受触动。这部影片没有采用宏大叙事,而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影片中,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林毓秀等原本毫无关联的人,因南京失陷而聚集在吉祥照相馆。他们在这里艰难求生,与日寇斗智斗勇。日本摄影师伊藤的角色塑造极为成功,他身上的阶级观念以及从人性到兽性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侵略者伪善、凶残的本质。看着他的所作所为,我心中满是愤怒和厌恶。
电影中的血腥片段虽不多,但每一个都直击人心。教科书中的 “百人斩”、满地的人头、被冲击的红十字会…… 这些画面让我愤恨又无助。影片中女性遭受蹂躏的情节,以及婴儿的悲惨遭遇,更是让我难以抑制内心的悲痛,身体也不自觉地颤抖。我仿佛置身于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所遭受的苦难。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也有希望的曙光。金老板拉动照相背景布,展现出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的城市背景,“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台词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坚决抗争。结尾处底片中拍摄前后的反差,一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面是日寇的残暴迫害,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让影院中的观众们也忍不住啜泣。
电影结束,彩蛋里当年的黑白照片与现实场景重合,“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 的字幕亮起,我不禁鼓掌,身边的观众也纷纷响应。我们感慨着抗战的艰难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也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
回到现实,我们更应铭记历史,从那段惨痛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如今的和平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03计算机系网络与新媒体2401班郑欣雨
参赛作品:
士到危时方见义,国无净土怎为家
——《南京照相馆》影评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电影《南京照相馆》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历史的伤口,让我们再次直面那段惨痛而又激昂的岁月。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回首抗战历史,南京大屠杀无疑是那道最深最痛的伤疤。
1937 年南京沦陷,在南京街头再寻常不过的一家照相馆“吉祥照相馆” ,却展现出了整个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在影片中,导演申奥用细腻而震撼的镜头语言,将日军的残暴与虚伪展现得淋漓尽致。日军强迫百姓拍摄 “中日亲善” 的照片,镜头前,百姓们强颜欢笑,镜头后,却是刺刀寒光闪烁,尸横遍野。
摔死的孩子,绝望的母亲,相机摁下快门的一刻,日本人伪善的嘴脸,都是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血泪控诉。而当阿昌等人决定守护底片,将日军罪证公之于众时,他们便踏上了一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日军为了掩盖罪行,强迫百姓拍摄 “中日亲善” 的照片。镜头前,百姓们强颜欢笑,而镜头后,却是日军的刺刀和百姓们的泪水。百姓们的生命如同风中的柳絮,漂泊无依,他们的尊严被践踏,他们的权利被剥夺,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燃烧着对正义和自由的渴望。
在影片中,日军荒诞的写下“仁义礼智信”的时候,我内心中涌出的念头只有,多么无耻和可笑啊,无耻至极,无耻之尤。这部影片看完之后,带给人们的是长久的沉默,是站在那段历史的尽头,为三十万人发出的一声叹息,喊出的一声不服,是渴望上苍的“我求明春今日降,早化人间三尺冰”
《南京照相馆》它不仅展现了日军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它还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正如电影中所说:“时间会让照片褪色,不会让历史尘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以《南京照相馆》为契机,重新审视那段历史,让历史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中华大地上。
04计算机系数媒2402班司舒家
参赛作品:
底片无声,记忆永恒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当一部电影以一座城市的名字命名时,它便天然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情感。《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那段沉重的记忆,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不落俗套地超越了简单的苦难陈列或控诉。
影片以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为核心,将镜头对准一群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他们本是最平凡不过的普通人,过着平淡的生活,却因日军的侵略,命运被无情地交织在一起。
邮差阿昌,为求活命冒充学徒,善良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直到死都以为所有人都出城了;戏伶林毓秀从怀揣演员梦的女孩,到被迫为日军唱戏,再到最终勇敢地举起相机,展现了平凡者不屈的灵魂;照相馆老板老金,沉稳且心怀正义,一心想让妻女活下去的他,到最后也不知道其实他们根本没有逃出那座城;还有那自私懦弱、在良知与求生间摇摆的翻译官王广海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有人说老金一家和王广海一家形成鲜明对照。老金一家在战乱中始终齐心,有国人气节;王广海一家却早已离心,王广海甚至当了汉奸。尽管他们选择不同,但都无法逃脱日军的屠杀,最终家破人亡。确实,在那个年代,日军的残暴罔顾人伦,行径惨绝人寰,电影借此揭示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残酷现实。
影片中,日军强迫百姓拍摄“亲善照”,一边是假笑的摆拍现场,一边是同步发生的街头枪杀。通过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将日军的虚伪与残暴揭露得淋漓尽致。而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在开始时被观众认为有一丝良知,但后来发现他只是懦弱,表面说着“朋友”,骨子里还是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恶魔,他目睹杀人,见证孩子被活活摔死,内心毫无波澜,将侵华日军的伪善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看完电影,场馆一片静默,所有人都在为南京牺牲的三十万同胞默哀,为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磨难痛心。而《南京照相馆》的意义就是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永远铭记着我们曾经的百姓曝尸荒野,我们的城市废墟和残骸林立,我们历史上留下血腥和永恒的疮疤,我们数以万计的人命,我们永远无法磨灭的民族伤痛!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新中国,要永远记得曾经的历史,不负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努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
05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2401李孟涵
参赛作品: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当电影的帷幕落下,影院的灯光在一刹那间亮起,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的恍惚感、震撼感久久不能消散。
整个电影围绕吉祥照相馆展开,揭露了日军在侵略南京时的种种恶行:大规模屠杀、肆意强奸与性暴力、抢劫纵火、残酷的杀人竞赛……这些行为通过巨大的荧幕穿透我的瞳孔,愤怒感、悲痛感油然而生。日军摄影师伊藤的虚伪令人发指,他表面温文尔雅,与阿昌互称“朋友”,实际却用相机记录着血腥暴行,还妄图用“仁义礼智信”来粉饰侵略,其丑恶嘴脸在镜头下暴露无遗。
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便是那些平凡百姓展现出的伟大勇气与人性光辉。阿昌瘦弱的身躯却能义无反顾地与日本人对抗,牺牲自己让其他人离开;毓秀身为柔弱女子,凭借坚强意志,与大家默契合作,最后成功逃出;老金一家沉稳坚毅,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与日军奋战到底。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践行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箴言。
其中有一个场景让我热泪盈眶: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板老金便用幕布展示各地风景名胜,大家念着地名,眼中满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那一刻,即便身处黑暗,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也从未熄灭。
影片结束后,我问朋友“这场电影有彩蛋吗?”她说“有!”稍作缓解后走出影院看到外面繁华世界的一刻我知道了,原来彩蛋在这里“万家灯火、国泰民安”。
投票方式
通过微信扫一扫进行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