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快讯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团学快讯 > 正文

    《南京照相馆》影评大赛作品展示(第一期)

    时间:2025-08-06 浏览量: 编辑:杨洪泽

    光影流转间,南京的故事总在镜头下焕发别样生机。备受期待的第一期《南京照相馆》影评优秀作品评选正式启幕!经过层层筛选,五个兼具质感与温度的佳作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快来为你心中最能诠释《南京照相馆》的作品投出关键一票,让这些初露锋芒的影像故事,在更多人心中种下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向往!

    01计算机系网络与新媒体2401赵子媛

    参赛作品: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当《南京照相馆》的片尾字幕缓缓升起,影院内一片寂静,每个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这部电影宛如一把锐利的刀,精准地划开岁月尘封的伤口,将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血淋淋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以吉祥照相馆为故事发生的核心场所,在南京城破、战火纷飞之际,这里成了邮差阿昌、戏伶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以及翻译官王广海等一众普通百姓的避难所。然而,日军的到来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安宁,他们逼迫众人冲洗照片,而这些照片中竟满是日军屠戮同胞的铁证。

    电影中,日军的残暴与虚伪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摄影师伊藤表面上温文尔雅,甚至为阿昌等人提供所谓的“帮助”,可实际上却心如蛇蝎。他将中国人的生命视为草芥,一边用镜头记录血腥屠杀,一边又妄图用“仁义礼智信”来粉饰自己的暴行,这种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令人作呕。而翻译官王广海,在利益与良知间摇摆不定,他起初为讨好日军,协助他们做事,却在目睹家人和同胞的悲惨遭遇后,内心的挣扎与悔恨愈发强烈,最终在觉醒中付出了生命代价,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最让我动容的,是影片中那些平凡百姓所展现出的伟大勇气与人性光辉。阿昌从一个胆小怯懦、只求保命的邮差,逐渐成长为敢于与日军抗争、守护真相的勇士;毓秀虽为一介女流,却在关键时刻坚守底线,绝不向侵略者低头;老金一家,即便身处绝境,依然怀揣着正义与善良,为保护罪证照片竭尽全力。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生死抉择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透过这部电影,我深刻认识到历史的沉重与残酷。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课本上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的恐惧、绝望与不屈,仿佛穿越时空,直击我的内心深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先辈们的精神。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本领,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南京照相馆》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要用实际行动捍卫历史的真相,守护和平的曙光。

    02土木工程系地空2201李金原

    参赛作品:

    定格的血泪,流淌的警钟

    当镜头在《南京照相馆》中缓缓扫过那一张张泛黄的历史底片,南京城的断壁残垣与同胞绝望的眼神穿透岁月,将我钉在记忆的刑架之上。这不是普通的影像叙事——它以凝固的黑白瞬间为刃,剖开了1937年寒冬南京最深的伤口。那照相馆方寸之间的暗室,竟成了民族苦难的显影池,每一帧画面都在无声控诉:历史从未真正远去。

    影片最令人窒息的力量,恰在于它以影像的真实性为历史作证。当日军为销毁罪证而疯狂掠夺、焚烧照片时,镜头冷峻如铁——暴行越是企图抹杀痕迹,越在胶片上刻下永恒的耻辱烙印。那怀抱婴儿跪地哀求的母亲,那江边堆积如山的遗体,不再是教科书上抽象的数字,而化作具象的血肉之痛直刺灵魂。照相馆老掌柜冒死保存底片的颤抖双手,何尝不是整个民族守护记忆的悲壮隐喻?这些被定格的瞬间,成为刺向历史虚无主义最锋利的匕首。

    当片尾字幕升起,一种灼热的使命感在胸中翻涌。我们凝视深渊,并非为复制仇恨,而是在血泪浇灌的土地上辨认未来的坐标。影片中照片所承载的,不仅是逝者的冤屈,更是生者的责任:守护真相即守护人性底线,铭记苦难方能锻造和平的铠甲。作为青年一代,当以何为“初心”?那便是让民族记忆的基因在血脉中奔流——将悲愤淬炼为理性,把伤痛升华为自强。唯有真正理解“落后必亡”的彻骨之痛,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校准“强国有我”的航向。

    走出影院,夕阳下的城市安宁祥和。此刻方知,这平凡的日常竟是历史以最惨烈的代价为我们赎回的礼物。《南京照相馆》如一口悬挂的警钟,它以影像为槌,时刻叩问:我们是否配得上这份用血泪换来的和平?当以笔为剑,以思为盾,在历史的镜鉴中守护人性微光,让民族记忆的河流永不干涸——唯此,方不负那些在黑暗中为我们按下历史快门的无名眼睛。

    03计算机系大数据2404化计顺

    参赛作品:

    《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之勇,书历史之沉痛

    看完《南京照相馆》,影片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这部电影以独特视角带我们重回 1937 年南京沦陷的黑暗岁月,让人体会战争残 酷与人性光辉。

    故事聚焦吉祥照相馆,这座普通百姓的避难所因帮日军冲洗照片,卷入关乎民族尊严与历史真相的斗争。邮差阿昌、老板老金、演员毓秀等小人物,在生死考验下从自保转向守护真相,他们的抉择彰显了绝境中人性的光芒。

    观影时,愤怒、悲痛与感动交织。愤怒于日军在南京的滔天罪行 —— 烧杀抢掠还妄图用 “中日亲善” 照片掩盖暴行;悲痛于无辜百姓在屠刀下的脆弱;更感动于平凡人在民族大义前的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真相的担当。

    邮差阿昌的转变尤为深刻。从为生计挣扎、畏惧日军的青年,到在生死考验中燃起爱国之火,为保护罪证奋不顾身。老金看似平凡,却有南京人的正义,面对日军威胁毫不退缩,用智慧守护众人与真相。这些小人物如尘埃般渺小,却以抗争与坚守成为黑暗中的星光。

    影片中一幕令人泪目:众人在照相馆避难时,小姑娘说没去过很多地方,老金用幕布展示故宫、西湖、黄鹤楼、长城等名胜,大家念着地名,眼中满是对山河的热爱与未来的期盼,尽显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家国情怀。

    走出影院,望着繁华街道更觉和平珍贵。这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需珍惜当下,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大屠杀是民族永远的伤痛,日军暴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我们要如影片人物般捍卫历史真相 —— 铭记历史才能懂和平可贵、保持警醒、凝聚力量复兴中华。

    《南京照相馆》是生动的历史课,提醒我们不能遗忘历史的血与光。吾辈当传承历史、捍卫和平,让这段记忆化作前行力量,让和平永驻中华大地。

    04计算机系软件工程2402左紫璇

    参赛作品:

    于暗房微光,见不屈脊梁

    怀着沉重又复杂的心情,我走进影院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历史的伤痛,也挖掘出人性深处的光辉,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影片把时间拉回1937年,南京沦陷,山河破碎。我跟着主角邮差阿昌,走进了那家小小的吉祥照相馆。起初,阿昌只是为了活下去,无奈帮日军冲洗照片,可当一张张记录着日军暴行的照片在暗房的红光中显影,他的眼神变了,我的心也被深深刺痛。那些照片里,是同胞们的血泪,是侵略者的狰狞,我仿佛能感受到阿昌颤抖的双手,和他心中燃起的愤怒与不甘。

    随着剧情推进,我认识了照相馆老板老金,他沉稳又有担当,一家人躲在地下室,时刻面临着死亡威胁,却从未放弃希望;还有演员林毓秀,原本柔弱的她,在经历了日军的残暴后,变得无比坚强,为了保护罪证,不惜以身犯险。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恐惧,有迷茫,但在国难面前,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担当。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老金拉开照相馆背景幕布的那一刻。“把幕布拉出来!看看咱中国!”随着他的吼声,北京故宫、武汉黄鹤楼、杭州西湖……一幅幅壮丽的山河画卷展现在眼前。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在这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南京城,这幕布后的大好河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尽管身处黑暗,他们依然坚信,这片土地会迎来光明。

    影片中,日军摄影师伊藤的虚伪和残暴也让我恨得咬牙切齿。他表面上和阿昌称兄道弟,可背地里却策划着一场场杀戮,用相机记录下罪恶,又妄图掩盖真相。他口中的“朋友”,不过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但阿昌没有被他的假仁假义迷惑,一句“我们不是朋友”,掷地有声,道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

    走出影院,外面阳光明媚,车水马龙。可我的脑海里,还回荡着电影里的画面。《南京照相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那段历史不能被遗忘,那些在黑暗中坚守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仅仅是几张照片,更是历史的真相,是民族的尊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

    05土木工程系土木2405李宇晗

    泛黄的底片,照见历史的真相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之后,我怀着沉重又敬畏的心情,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走出影院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那一幕幕揪心又震撼的画面,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我的心头之上。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将南京大屠杀这段沉重的历史,透过一家小小的照相馆徐徐展开,让我对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该影片以南京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为历史舞台,讲述了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毓秀等一群普通老百姓,在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时,发现了日军屠城的罪证底片。为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他们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谋划着将这份重要的证据运送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人性的光辉与丑恶、求生的本能与正义的抉择,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看影片时,我的内心被愤怒、悲痛与感动等情绪填满。愤怒是对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他们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却妄图通过“不许可”印章和摆拍亲善照片来掩盖真相;悲痛是对无辜老百姓的生命消逝,曾经繁华的南京城瞬间沦为人间炼狱;感动是对那些平凡百姓在绝境中展现出来的勇敢和担当,他们原本只是为了求生,却在目睹日军残酷暴行后,毅然选择为了正义和真相挺身而出 。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难以忘怀: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板老金于是用照相馆的幕布,展示出祖国各地的名胜风景,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黄鹤楼到万里长城。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即使身处黑暗,这份情怀也从未熄灭。它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支撑着他们在困境中坚守正义。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应当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投票方式

    通过微信“扫一扫”进行投票


    版权所有©共青团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