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两名志愿者赵广赫、闫莹莹,今天走进了沧州市星月社,为孤独症儿童开启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之旅。两位青年志愿者以琴键为桥梁,用专业所长为特殊群体点亮希望,让音符成为跨越心灵隔阂的“语言”。

在沧州市“星月社”的音乐教室里,孤独症孩子们围坐在钢琴旁,好奇地注视着志愿者调试钢琴的动作。赵广赫和闫莹莹从简单的音阶练习开始,耐心引导孩子们感受指尖触碰琴键的震动。“小宇(化名)第一次主动触摸琴键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芒让我特别感动。”闫莹莹回忆道,孩子们对音乐的敏感与专注远超预期,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逐渐被轻快的旋律融化。


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的钢琴伴奏,两位志愿者将课程设计得趣味十足:用小黑板慢慢讲解音符音阶的不同,让他们实际去触摸钢琴,来让他们感觉音乐之美,用音乐启迪心灵。还以“节奏拍手游戏”增强互动,还通过改编儿歌《小星星》让孩子们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自信。“音乐是通用的语言,它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赵广赫表示,团队未来计划每月开展一次音乐教学,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是团省委向全省发起的公益项目,全省还将逐步构建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助残志愿服务体系,满足残疾儿童多样化服务需求。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残障群体提供持续性帮扶。此次与星月社的合作,是该计划首次以“音乐疗愈”为主题来关爱、帮助孤独症孩子,后续还将组织学校更多的艺术团队,探索“艺术+助残”的创新模式。
